如何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能源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扮演何种角色是当前高层以及能源行业管理者、从业者以及产业关心的重点。日前中能传媒以采访的形式与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进行了对话,对上面的话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回答,报道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此次以全国政协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委员身份参会。全国两会期间,章建华委员接受了中国能源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中能传媒)记者独家专访,阐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方案。
三是关于消费侧转型政策机制。加快消费侧绿色转型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制约,如,用能阶梯价差引导不够,集中供暖按面积计费,用户主动节能的动力不强;中小企业节能改造和清洁替代投入不足,转型进度相对滞后;电能替代相关财税政策有待完善;促进绿色能源消费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用户主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意愿不强。建议:健全完善有利于消费侧绿色发展的政策机制,制定实施重点用能行业企业和园区绿色能源消费导向目标,加强共性节能降碳技术集中攻关,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对先进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用能清洁替代技术以及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等的政策支持,完善节能政策法规和用能计量体系,强化市场和价格机制对用能行为的引导和激励等。
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源生产、消费活动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破解我国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是推动主体能源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行业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用能方式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目前,我们正抓紧推进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的有关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党中央文件已为我们指明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及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等构成的“1+6”能源规划稳步实施,能源碳达峰方案等绿色低碳发展系列政策深入落实,后续还将研究出台有关新型能源体系的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工作落实落细。
另一方面,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要稳步推进能源资源深度合作。深入推进与重点能源资源国互利合作,加强与能源生产国、过境国、消费国协同合作,增强海陆能源运输保障能力,维护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安全与稳定。要加强能源投资贸易全方位合作。降低能源贸易和投资壁垒,拓展能源进口新渠道,畅通国际能源产供链,实现能源品种和能源来源多元化。要积极推进国际能源安全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规则制定,与世界各国加强能源政策协调,共同建设开放、透明、高效的国际能源市场。要维护能源领域海外利益安全。加强境外重大能源项目动态监测和风险预研预判,规范各类企业境外经营行为,全力保障境外能源资产和人员安全。
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各领域、各能源品种,不可能一蹴而就。从需求端看,未来我国经济将长期向好,能源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从供给端看,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能源转型必须坚持系统全面、通盘谋划,具体做好两个“加强”:一是加强能源消费和生产协同转型。以主要用能行业消费结构转型为牵引,加快提高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化水平;以能源行业清洁供应保障为支撑,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二是加强多能互补协调,充分发挥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实现新旧能源互为支撑、有序替代。
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网络,旨在传递分享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