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5月14日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新措施将影响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其中,自2025年起,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将增至100%,半导体产品的关税将由25%增至50%。具体实施细则入下:
2025年开始,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从25%提高到100%。
2024年开始,电动汽车总用锂离子电池的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
2026年开始,非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
2024年开始,电池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
2026年开始,天然石墨和永磁体的关税税率将从零提高到25%。
2024年开始,某些其他关键矿产的关税税率将从零提高到25%。
2024年开始,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的关税税率将从25%提高到50%。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中方一贯反对违反世贸规则单方面加征关税,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发表谈话,指出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301关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美方非但不予以纠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美方提高301关税违背了拜登总统“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承诺,也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精神,这将严重影响双边合作氛围。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汪文斌13日还指出,美方一边表示愿与中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一边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扬言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等加征高额关税。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同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共识背道而驰,也将损害世界经济绿色转型,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方敦促美方不要一边修路、一边挖坑,切实为中美气变合作和全球绿色转型创造有利条件。
美国增加关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白宫在声明中直言,此次行动是为确保汽车工业的未来将由美国工人在美国创造。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周一在被问及新征关税政策时强调,拜登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等战略产业,并认为美国必须在这些领域保持优势地位。
“这将是未来几十年内创造就业岗位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在上述关键领域依赖中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她表示美国政府的最新政策针对特定产业,而非对华广泛地加征关税,希望中方不会对此做出过激反应,即反制性措施。
除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外,白宫还宣布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关税税率从7.5%提高到25%。
对于拜登政府渲染的威胁论,日本瑞穗银行高级研究员、汽车行业专家唐金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指出,各国都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补贴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但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并非依靠补贴实现。
以比亚迪为例,该品牌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垂直整合战略以及自主生产的核心部件,这些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成本效益和技术优势。
前英国商会中国事务顾问吴克刚也表示,国家间的产能不平衡是竞争力的地理差异,将其称为产能过剩具有误导性。从全球角度来看,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未发生。
中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世界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吴克刚特别指出,中国公司具备以更优惠价格生产电动汽车的能力,可以帮助世界加快逐步淘汰传统燃油车,同时节省纳税人补贴。
在美方试图证明中国应该缩减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之际,拜登政府自身正尽可能增加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消费,对华打压态势与拜登此前声称寻求中美“公平竞争”正相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
谈及加征关税对中国企业将带来的影响,一位汽车芯片供应商向界面新闻表示,短期来看对华半导体的影响不会太明显。由于受到重重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和芯片产品此前并未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向界面新闻表示,对华征收关税措施升级后,国产汽车公司试图通过墨西哥等国家间接对美出口的计划和可行性,可能会受到挑战。
张君毅指出,美国试图将制造业拉回本国,同时和中国进行经济竞争意图愈发明显,未来可能带动其他国家对中国提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造成中国商品赴美及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环境的恶化,虽不乐见但不可避免。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需要在商业上进一步巩固自身实力,拉动更多合作伙伴,持续做大做强。国家也会坚定立场,与更多伙伴合作,将WTO和其他合作协定互惠互利的精神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