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中国环科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启动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碳足迹相关工作的同志出席启动会并致辞。中国环科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标准与认证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证评价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等10余家单位4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环科院陈胜副院长主持。
启动会上,中国环科院项目组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尽的汇报。本项目将聚焦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方法学体系、重点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平台建设和数据库应用场景等四大核心板块开展研究。预期成果产出包括碳足迹因子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技术规范,电解铝、水泥、动力电池、光伏组件、轻型电动车、平板玻璃、钢铁、乙烯、合成氨等九类产品的碳足迹量化标准及其约300个因子数据和万条清单数据,并将在碳足迹支撑碳排放双控政策、碳足迹与国际涉碳贸易政策有效衔接机制、碳标签、供应链碳足迹管理等方面进行应用场景探索。
会议认为,建设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是全面落实《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助力精准识别碳减排潜力和减排环节、支撑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落实碳双控制度、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专家组一致认为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技术路线科学合理、研究方法与国际接轨、基础工作翔实。
会议强调,项目后期研究要紧扣国家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及碳双控制度需求,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积极构建碳足迹基础库与重点行业产品库。要探索建立数据库共享机制,积极与地方、行业及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要将碳足迹数据库建设与主要应用场景紧密结合,遵循边建边用边完善的原则,以确保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的国际化衔接和本土化应用。
来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中心